软银清仓英伟达,AI投资逻辑改变了吗?

时间:2025年11月12日 07:51:52 中财网
  英伟达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冲破5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,截至11月11日,英伟达全年涨幅高达45%。2023年和2024年,英伟达的年内涨幅,分别为240.29%、171.46%。短短三年时间,英伟达最大涨幅高达十倍以上。

  5万亿美元左右的英伟达是否已经充分反映出未来的盈利预期?软银以58.3亿美元金额清仓了英伟达,这个信号引发市场的关注。

  软银清空英伟达股票的时间点在2025年10月份,10月份也是英伟达股价表现的巅峰时刻。在英伟达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之际,软银选择了清仓,是否意味着AI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?

  软银集团成立了四十多年时间,历史上曾经成功投资了多家知名的企业,包括阿里巴巴、雅虎、英伟达、ARM、OpenAI等等。而且,软银集团参与战略投资的时间点,正处于企业高速发展的初期。

  例如,软银在2000年的时候投资了阿里巴巴,到阿里巴巴成功上市,软银获取了巨大的投资收益。

  例如,软银早在2017年投资英伟达5%的股份,虽然软银早期投资了英伟达,但软银对英伟达的判断,也是有所失误的。

  2017年的这一笔投资,却在2019年以70亿美元清空了全部持股。时隔五年之后,2024年软银再次大举加码英伟达,但时隔一年时间,软银却再次清仓英伟达,这一次软银对英伟达的投资期限非常短暂。

  虽然软银有过多次成功投资的经历,但软银也并非百战百胜。软银投资英伟达,并未坚定持有,而是选择反复买卖,最终导致软银错失了巨额的投资收益。然而,软银清仓英伟达的背后,或反映出AI的投资风险正在显著提升,这一场由AI驱动的投资热潮,也许已经逼近了临界点。

  软银清仓英伟达,虽然牵涉的金额不高,却给市场传递出一种AI投资风险升温的信号。受此影响,英伟达股价下跌超过2.5%。英伟达作为全球AI的总龙头,英伟达的涨跌,将会是AI股票走向的重要风向标。

  AI投资逻辑是否已经发生变化?

  从各巨头的投资布局分析,继2025年采取巨额的资本支出之后,2026年各巨头继续加码AI,并且整体的资本支出比2025年更大。其中,包括Meta、谷歌、亚马逊等知名科技公司,已经宣布了2026年的资本支出计划。在巨额资本支出的背后,反映出巨头们依然看好AI的发展前景。

  同时,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独角兽OpenAI,也先后与多家科技巨头公司宣布深入合作,包括英伟达、AMD、甲骨文、亚马逊、博通等,都成为了OpenAI的深度合作用户,OpenAI的大举布局,也是对AI发展前景的高度乐观。

  判断AI投资逻辑是否已经发生变化,巨头们的资本支出规模变化,是一个重要的观察信号。按照上文的数据显示,多家科技巨头依然选择加码AI,加大力度提升资本支出的力度,反映出巨头们对AI发展前景已经达成了共识。

  除此以外,观察AI产业链的业绩增速是否跟得上估值的提升速度。以英伟达、AMD、博通为代表的AI产业链公司,业绩增速仍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,股票估值呈现出“价格越涨,估值越便宜”的局面。

  观察AI股的估值是否合理,一方面可以观察PEG指标的变化,另一方面可以观察上市公司的远期估值变化。很显然,对高成长股票而言,不能够只使用静态市盈率或滚动市盈率指标,而是应该采取更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指标。

  如果以静态市盈率作为判断依据,包括英伟达、AMD、博通在内的AI股票,已经处于估值高位水平。但是,如果我们选择用PEG、远期估值进行估值定价,那么现在的价格也不算很贵。若以2026年或2027年的业绩表现进行估值定价,那么目前巨头AI公司的估值仍处于合理上限区间。

  即使AI公司的业绩增速仍然跟得上估值提升的速度,但软银清仓英伟达的信号,仍然需要引起重视。曾经押中阿里巴巴、英伟达的软银,选择在这个时候清仓英伟达,或许比我们普通投资者看得更远。在市场沉浸在估值泡沫的喜悦中,具有灵敏嗅觉的人,已经悄悄清空股票,提前获利了结。
  .....
各版头条